【*注:本文内容由AI人工智能根据关键词整理生成,仅供参考。】
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是决定评估结果的“核心标尺”,却因分类多、适用场景杂让很多人困惑:有的因选错价值类型导致资产贱卖,有的混淆“市场价值”与“投资价值”错失交易机会,还有的因未明确价值类型引发纠纷。事实上,价值类型并非随意选择,而是需结合评估目的、资产状况、市场环境精准匹配——从企业并购到抵押融资,从破产清算到资产处置,不同场景对应不同价值类型,选对了才能让评估结果公允有效。本文结合《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》及最新实操经验,详解价值类型的核心分类、关键区别、适用场景及选择技巧,帮你避开类型选错的“致命陷阱”。
一、价值类型的核心分类:市场价值与非市场价值两大体系
根据《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》,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分为“市场价值”和“非市场价值”两大类,非市场价值包含投资价值、在用价值、清算价值等细分类型,边界清晰、适用场景明确,不可混淆。
1.市场价值:最常用的“基准价值类型”
核心定义: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在理性、无强迫情况下,评估对象在基准日正常公平交易的价值估计,即“公开市场公认合理价格”。
核心特征:交易双方自愿理性、无特殊关联;公开市场、信息充分;价值客观公允,不针对特定需求。
适用场景:企业改制、股权转让、资产拍卖、税务核算等常规场景,是基础通用类型。
案例:某企业转让闲置设备,选市场价值评估,比对同类设备交易价确定800万元,最终拍卖以820万元成交,贴合评估值。
2.非市场价值:适配特殊场景的“定制化类型”
非市场价值针对特定评估目的与使用者需求,仅在特殊场景有效,核心细分类型如下:
(1)投资价值:针对特定投资者
核心定义:评估对象对有明确目标的特定投资者的价值,强调“特定需求与协同效应”。
核心特征:聚焦投资者目标(长期持有、整合重组);考虑技术、渠道等协同价值;仅对特定投资者有效。
适用场景:企业并购、战略投资、私募股权融资,需评估“专属价值”。
案例:A公司收购亏损科技企业B,B市场价值5000万元,A借技术优势形成协同,按投资价值评估B达1.2亿元,最终以1.1亿元收购并实现盈利。
(2)在用价值:持续使用状态下的价值
核心定义:评估对象作为企业组成部分,按当前使用方式对企业贡献的价值,即“当前用途持续使用价值”。
核心特征:资产持续使用、非闲置出售;价值取决于对企业实际贡献;不考虑拆零变现。
适用场景:企业内部资产优化、资产减值测试、持续使用前提下的融资抵押。
案例:某制造企业生产线,拆零出售(市场价值)3000万元,持续使用每年创利800万元,按在用价值折现估值1.5亿元,远高于市场价值。
(3)清算价值:快速变现状态下的价值
核心定义:评估对象在基准日被迫出售或快速变现的价值,分有序(合理筹备)与强制(无筹备,如司法拍卖)清算。
核心特征:被迫变现、非自愿交易;变现时间短(3-6个月内),需折价;价值低于市场价值,强制清算折价10%-30%。
适用场景:企业破产清算、司法强制执行、债务违约处置。
案例:某企业违约,厂房市场价值1.2亿元,1个月内强制清算,扣20%折价后估值9600万元,司法拍卖以9500万元成交。
(4)残余价值:报废后的拆零价值
核心定义:有形资产无法继续使用时,拆零变现价值(扣清理费用),仅适用于有形资产。
核心特征:资产无法原用途使用;价值源于零部件、原材料变现;扣拆除、运输、税费等费用。
适用场景:资产报废处置、保险全损理赔、破产清算中的报废资产评估。
案例:报废货车拆解零部件变现15万元,扣3万元清理费,残余价值12万元。
(5)抵押价值:融资场景的风险缓释价值
核心定义:评估对象作为抵押物,为保障抵押权实现的价值,需考虑抵押期风险(贬值、处置难度)。
核心特征:聚焦抵押权人权益,估值偏保守;扣处置税费、变现折价;价值低于市场价值,抵押率50%-70%。
适用场景:银行贷款抵押、民间借贷抵押。
案例:某房产市场价值800万元,作抵押物按抵押价值评估680万元,银行按60%抵押率放贷408万元。
二、核心区别:6大维度分清不同价值类型
不同价值类型差异体现在多维度,通过对比可精准区分,避免混淆:
对比维度 |
市场价值 |
投资价值 |
在用价值 |
清算价值 |
抵押价值 |
评估前提 |
公开市场、自愿交易 |
特定投资者、协同效应 |
持续使用、企业组成部分 |
被迫变现、快速交易 |
抵押担保、风险缓释 |
价值逻辑 |
客观公允的市场价格 |
特定投资者的未来收益 |
对企业的实际贡献 |
快速变现的可回收金额 |
扣除风险后的担保价值 |
适用场景 |
股权转让、资产拍卖等 |
企业并购、战略投资 |
资产减值测试、内部优化 |
破产清算、司法执行 |
贷款抵押、融资担保 |
价值高低 |
中等(基准水平) |
可能高于或低于市场价值 |
通常高于清算/残余价值 |
低于市场价值 |
低于市场价值 |
针对性 |
无特定使用者 |
特定投资者 |
所属企业 |
无特定购买者 |
抵押权人 |
关键参数 |
市场可比案例调整 |
协同效应、特定折现率 |
资产贡献度、使用效率 |
变现折价、处置期限 |
抵押率、风险折价 |
关键提醒:
投资价值因协同效应可能高于市场价值,无优势则可能低于;
在用价值仅适用于持续使用资产,闲置资产不适用;
清算价值折价与变现时间正相关:时间越短,折价越高;
抵押价值核心是风险控制,估值偏保守。
三、应用指南:按“评估目的+资产状态+市场环境”选对类型
选择核心逻辑是“三匹配”,避免一刀切选市场价值,步骤如下:
1.第一步:依评估目的锁定核心类型
股权转让、企业改制、税务核算→市场价值;
企业并购、战略投资→投资价值;
资产减值测试、内部优化→在用价值;
破产清算、司法执行→清算价值;
贷款抵押、融资担保→抵押价值;
资产报废、保险全损理赔→残余价值。
2.第二步:结合资产状态调整细节
持续使用、核心生产要素→在用价值;
闲置、准备出售→市场价值;
报废、无法使用→残余价值;
权属受限、抵押→抵押价值。
3.第三步:参考市场环境优化参数
供不应求、流动性好→清算价值折价5%-10%;
供过于求、流动性差→清算价值折价20%-30%;
行业上行、风险低→投资价值折现率降低;
行业下行、风险高→抵押价值风险折价提高。
实操案例:某企业设备处置选型
某制造企业处置闲置但完好设备,目的“公开拍卖”,市场供需平衡、流动性好:
第一步:拍卖目的选市场价值;
第二步:闲置状态无需调整为在用价值;
第三步:流动性好无需额外折价;
最终选市场价值,评估500万元,拍卖510万元成交。
四、常见误区与避坑技巧
1.误区一:所有场景选市场价值
表现:并购、抵押均按市场价值评估;
风险:并购低估协同价值,抵押高估担保价值;
避坑:并购选投资价值,抵押选抵押价值。
2.误区二:混淆投资价值与市场价值
表现:用投资价值做公开股权转让评估;
风险:协同效应不被认可,股权无人问津;
避坑:公开交易(拍卖)用市场价值,私下并购用投资价值。
3.误区三:用市场价值替代清算价值
表现:破产清算仍按市场价值评估,不扣折价;
风险:高估资产价值,债权人分配纠纷;
避坑:清算场景选清算价值,按变现时间扣10%-30%折价。
4.误区四:残余价值与在用价值混用
表现:持续使用资产按残余价值评估,或报废资产按在用价值评估;
风险:持续使用资产低估,报废资产高估;
避坑:能持续使用选在用价值,无法使用选残余价值。
5.误区五:抵押价值等同于市场价值
表现:用市场价值直接作抵押价值,不扣风险;
风险:银行抵押物处置价值不足,借款人贷款超担保能力;
避坑:抵押场景选抵押价值,按市场价值50%-70%设抵押率。
五、法规依据与实操流程
1.核心法规依据
《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》:明确定义、分类及应用;
《资产评估准则——基本准则》:要求披露价值类型及选择理由;
《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》:规定国有资产评估需适配目的选类型。
2.实操流程
第一步:明确评估目的:沟通确定用于并购、抵押还是清算;
第二步:分析资产状态:判断持续使用、闲置、报废或权属受限;
第三步:选择价值类型:按“目的+状态+市场环境”匹配,如并购+特定投资者→投资价值;
第四步:参数适配调整:清算价值定折价,投资价值测协同效应;
第五步:报告披露说明:明确价值类型、选择理由及参数,确保合规。
资产评估价值类型选择,本质是“让评估结果适配目的”——无绝对正确类型,只有合适选择。市场价值是通用基准,非市场价值是特殊场景定制方案,核心是依目的、资产状态、市场环境精准匹配。掌握分类逻辑、区别与技巧,能帮评估师、管理者、投资者避开风险,让评估结果服务决策,为企业并购、抵押融资、资产处置保驾护航,少走弯路。
云智无界,恒道有方;
以衡立信,因云致远。
用「云」的科技力量与「衡」的公正精准,
提供全方位价值评估。
云衡评估
专注全产业评估服务20+年,
具备权威评估资质,
服务客户遍布全国各地,
在服务项目上的研究和操作被广泛认同,
专业水平位列行业前茅。
资产评估请咨询
19925239986
本文内容由AI人工智能根据关键词整理生成,不保证内容完全无疏漏。任何依据本文内容作出的决策,本公司不承担直接责任。如发现信息误差或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反馈。